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以來,建設智慧城市,以應對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帶來的人口增長、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各類“城市病”,促進城市健康、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城市發展的共同訴求和大勢所趨。
被視為中國未來城市發展核心模式的“智慧城市”,藉由其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一個萬億規模的新風口正在形成。
2009年開始IBM出于商業目的提出“智慧城市在中國突破”的戰略,并相繼與中國大陸的多個省市簽署了“智慧城市”共建協議,使得“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新概念讓各界廣泛關注。2011年底,中國有154個城市提出要建設智慧城市,規劃投入建設資金超過1.5萬億人民幣。
“數據孤島”現象明顯
傳統的智慧城市建設側重于技術和管理,忽視了“技術”與“人”的互動、“信息化”與“城市有機整體”的協調,導致了“信息煙囪”“數據孤島”,重技術輕應用、重投入輕實效,公共數據難以互聯互通,市民感知度較差等問題。
比如:一個城市的政府信息化系統、12345熱線、政務網站、財務系統往往會有數十種之多,異常分散,不但老百姓使用起來不方便,即便城市管理者也無法通過統一的信息平臺及時地了解城市運行狀態。
當前智慧城市建設機遇分析
1.“大數據”與“智慧”布局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2.IPv6規模部署,開啟萬物互聯新時代
2017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推動建設IPv6商用網絡,提出用5到10年的時間,形成下一代互聯網自主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建成全球較大規模的IPv6商業應用網絡。
IPv6的廣泛使用也將制造新風口,催生新技術新業態,在“互聯網+”、新型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帶來新的商業機會。
3.政務云快速發展,夯實基礎
2017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稱工信部)印發的《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19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借助云計算這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助燃劑,為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和傳統行業的轉型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4.打造萬物互聯整體系統
2017年6月,中國電信完成端到端業務運營級測試,發布全球面向連接的NB-IOT資費套餐,正式啟動商用化工作;2017年11月24日中國移動正式發布NB-IOT資費套餐,并正式啟動139合作計劃,其中的“1”就是著力推動NB-IOT的新網絡合作,2018年實現NB-IOT在全國346個城市的全面覆蓋。
除運營商,不少企業和廠家也開始部署屬于自己的物聯網平臺,如企業平臺中構建智能的辦公場景、智慧停車系統、智能照明系統等,打造萬物互聯的整體系統。
信銳能為“新型智慧城市”提供什么
1.構建基礎無線網絡
要打通信息平臺之間的互通,更需要穩定的無線網絡作為基礎支撐。在智慧城市的浪潮之下,信銳已為不少城市覆蓋了無線網絡,讓市民在公共場所可以享受到快速穩定的網絡,同時作為基礎網絡為后續擴容奠定基礎。
2.物聯網平臺基礎架構
傳統城市物聯網感知業務領域,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煙囪林立、信息孤島,統籌感知信息化工程,信銳物聯網平臺統一匯聚、統一監測,實現城市物聯網動態數據整合與共享。
3.打造貼近場景物聯網解決方案
目前,信銳技術已經在智慧校園、智慧機房、智慧辦公、智慧消防等多場景具備貼近實際的有效物聯網解決方案,每家企業都將擁有“智能應用商城”,需要什么樣子的智能應用就跟進入便利店商城一樣靈活選擇,所有的智能應用都是一家人,互幫互助。
物聯網在智慧城市應用建設中,扮演的是“中樞神經系統”的角色,物聯網通過它的傳感器全方位的感知著城市信息;通過云化的大數據物聯網云平臺對感知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基于分析處理的成果,支持各種各樣的城市應用服務,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提供智慧,貼心的服務,使其生活健康,便捷,城市變得平安,生態,宜居。未來萬物互聯智慧城市值得期待!
聯系人:宋經理
地址: 北京市通州區永樂店鎮聯航大廈2476